什么是EMDR眼动疗法
EMDR
什么是EMDR眼动疗法?
眼动脱敏再加工疗法(EMDR), 我把其简称为眼动疗法,因其对创伤治疗的有效性,广受权威机构认可和推荐,包括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VA)和美国心理学会(APA)。在众多的心理创伤治疗方法中,EMDR所做的科研认证也是最多的。
EMDR眼动疗法采用阶段性视角,共分作八阶段。 创伤处理有如走入一片黑深林,因此前期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来访者需要与咨询师建立信任,学习应对方式,让工具袋中装上充足的装备,以便在踏入创伤记忆的“黑暗森林”时更加游刃有余。 EMDR的8阶段旨在为来访者提供足够的支持,以避免二次创伤。 同时,EMDR眼动疗法不仅限于单一事件创伤的治疗,它还提供了一个实用的框架,通过创伤视角来治疗症状。
什么是心理创伤?
心理创伤源自某个事件引发的强烈恐惧感超出了个人的应对能力,导致“战斗或逃跑”的防御机制被打断,身体进入“冻结或崩溃”状态,使大脑无法有效“消化”该事件。未处理的记忆被“困”在大脑和身体中,进而表现为闪回、噩梦或其他创伤后遗症的症状。
著名创伤治疗专家加博·马特医生(Dr. Gabor Maté)指出:“创伤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事件所带来的内心变化。” 他对创伤的定义阐述了治疗的重点在于审视和穿越创伤事件对当下的影响,而不只是单纯回述所经历的细节。
“神经网络”,及其在创伤治疗的重要性
神经元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人体内的神经元总数超过1000亿。神经元通过彼此连接,形成复杂的神经网络。神经元的功能在于辅助大脑不同区域的沟通,以及身体和大脑的“通信”。数以万计的神经元连在一起,形成一个个复杂的神经网络,这些神经网络在EMDR眼动疗法中也常被称为记忆网络。
每次经历都会激活一个独特的神经网络。先进的脑成像技术(如EEG或fMRI)可以有效地检测出神经网络活跃在大脑的哪个部位。情绪强烈的事件会形成更牢固的神经网络,这解释了为何某些记忆会轻易被唤起,而另一些则会逐渐淡化,创伤记忆则常常在无意中浮现。神经网络汇集了信念、情绪、身体感受、感官体验、画面等多种内在经验,仿佛一座导航系统,帮助人们通过过往的经验来预测并应对未来。
为什么EMDR眼动疗法有效?
关于EMDR为何有效存在多种理论解释。一个常见的解释是,EMDR激活了类似于睡眠时快速眼动期(REM)的处理机制。在REM睡眠中,大脑会筛选、处理并储存日常经历。EMDR通过在安全、可控的环境中激活这一处理机制,使个体重新处理痛苦的记忆,替换掉消极信念(如“世界很危险”)并建立起积极的信念(如“我可以保护自己”)。
另一种解释基于“工作记忆负荷”假说。该理论认为,当来访者在EMDR治疗中同时处理创伤记忆和双侧刺激(BLS)时,工作记忆的负荷增加,导致创伤记忆的生动性和情感强度降低。随着工作记忆难以维持所有细节,创伤记忆的情感负担逐渐减弱,最终变得不在那么痛苦。
“记忆再巩固”理论是我最认同的解释,因为该理论有科学研究实证,同时也解释为什么不同的创伤疗法都可达到相似的效果。神经可塑性(neuroplasticity)表明了大脑有惊人的适应,调整和重塑的能力。借用神经可塑,记忆再巩固理论认为,已经固化的记忆被重新唤起时,会进入大约五个小时的不稳定期,此时记忆可做修改,并再次巩固到长期记忆中。
在EMDR创伤处理过程中,来访者会被引导激活创伤记忆网络,唤起与事件相关的画面、当下的想法、情绪和身体感受。EMDR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适应性信息处理模型(AIP),从神经学的角度解释了人类自发向正向神经网络“靠拢”的能力,意味着每个人都具备走向成长与疗愈的内在潜力。例如,车祸可能让来访者形成“我不能再开车了,因为我会失控”的信念,而EMDR通过追溯源头记忆,并借助双侧刺激(BLS)释放积压的情绪和身体感受,帮助大脑重新连接到“我以前开车都是安全的”的正向记忆
值得注意的是,记忆再巩固这个过程不能仅仅是头脑层面的理解,它必须通过身心体验的方式来实现,因为创伤性记忆多属于隐形记忆,储存在身体内。
EMDR眼动疗法具体如何操作?
EMDR治疗开始时,治疗师会评估来访者是否具备足够的资源来处理创伤记忆。在治疗过程中,来访者需要保持“一只脚在现在,一只脚在过去”的状态,也就是既能够扎根于当下,感受情绪,又能审视创伤记忆,不被情绪压垮。
我常对来访者说:“EMDR眼动疗法就像一次正念(mindfulness)练习,一旦创伤记忆网络被激活,你唯一的任务就是‘观察’任何变化。每个人的处理方式不同,你可能会留意到画面、声音、想法,情绪或身体感觉的变化。无论你注意到什么,都可以分享,即使是‘我跑神了’或‘我在想晚餐吃什么’。”
在治疗过程中,咨询师也可能引入一些辅助引导,帮助来访者更好地连接到正向神经网络,推动创伤处理的进展。
如何判断创伤是否已解决?
根据EMDR领军人物之一Laurel Parnell的观点,创伤处理在于“心理记忆”向“客观记忆”的转变。心理记忆带有强烈的情感反应,带着明显的主观意识(“都是我的错”),过去经历仿佛依然发生在当下。相比之下,客观记忆所触发的情感负荷降低,个体能明显感知时间的界限(“已经过去了”),并用更中立地视角看待。
然而,创伤的处理并不是一蹴而就,它是一个持续的旅程。创伤治疗后,至关重要的是将新的认知、信念和回应方式整合到日常生活中。在与自我、他人以及世界的连结中实践,从而强化更新的神经网络,使其最终内化为你的一部分。